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节  (第2/2页)
 “她这是喝了多少?”    “喝了……差不多小半坛子吧。少也有一二斤吧……”    周寒蹙眉看着趴在亭子里的方青梅:    “怎么就趴在这里这样睡了?”    六月里病了一场,当时老王大夫就说那场病伤了底子,若是此时再病一场,不知又得折腾多久。    长寿嗫嚅道:    “我也想把小姐扶到屋里,只是实在拖不动她……她喝成这幅样子,我也不好找人来帮忙。”    周寒弯腰去推方青梅:    “方青梅,起来了。”    推了两推,毫无动静。周寒叹口气,回头看长寿:    “过来帮把手。”    两人七手八脚把方青梅扶起来,周寒弯腰打横将人抱起来往正屋走。将人在房中安顿好了,周寒嘱咐长寿:    “好好看着她。醒了弄些醒酒的清汤。”    长寿鸡啄米一样点着头。    周寒迈步出了房门,又转过头,压低了声道:    “等她醒了,你跟她说一声,但凡有一点别的法子……我也不会叫陈凤章去娶韩家小姐了。”    ☆、第34章    回到书房,周寒沐浴更衣之后,天色已经大亮。在热水里泡了一泡,酒意有些上头,他靠在卧榻上闭了会眼,可是心思万千,始终睡不着,索性喊了小海:    “粮铺里有消息没,从运河上来的那批粮食可到了?”    “少爷不问我差点忘了跟你回报。”小海道,“昨日收到的信儿,说先头的七千石,中秋节后一二天就能到京城城外。我已经嘱咐了粮铺的夏管事,粮食到了港口,便先来告知一声。”    周寒手一拍榻沿,面上露出些微笑容,起身来回踱步盘算着:    “仲秋后一二日能到,那便来的正正好。七千石粮食,路上翻了一船,剩下的约可六千石。剩下的八千石若能一个月内到京城,也约莫可解了京城救济灾民的燃眉之急了。”    小海点着头:    “我看这两天城门外的灾民日益增多,施粥的粥棚一开,接着就抢没了,有点供不上的意思。”    周寒在卧榻上坐下:    “秋季已过半,马上入冬了。西北地方再过一个月就该飘雪花了,京城的粮草得先尽着西北的大军,户部敢调度来救灾的也不多。杜尚书这会只怕为了粮食的事正急的团团转。方丈大师说他每年中秋必定上山进香,过了今天,或者杜尚书就快找上门来了。”    小海往前凑凑:    “少爷,那咱们干嘛不让香积寺的方丈大师帮帮忙,主动去找杜尚书说和说和?咱们先把粮食送上去,那岂不是还显得咱们有诚意些,杜尚书更得在皇帝爷面前说几句好听的啊!”    周寒往后一靠,叹口气:    “要有这么简单就好了啊。这事若是我们往前凑着,那反而惹了祸了。”    小海挠挠头:    “这个我不懂了。帮着朝廷救灾这是好事啊,咱们周家送了粮食给朝廷,难道朝廷还得怪罪我们?”    “救灾是好事,”周寒微微眯着丹凤眼,手指捻着窗口垂下来的海棠叶子,“可是帮着三皇子救灾,那就是坏事了。太子这会正处心积虑等着看三皇子赈灾出篓子,这两万石粮食如果被三皇子先知道了,岂不是得罪了太子?所以咱们这粮食,只能让方丈大师想法子送到杜尚书手里,杜尚书必定会想着法子把好处算到太子头上。”    小海听的一愣一愣,最后幽幽的长叹口气,起身从床上拽了被子过来:    “少爷,您整日盘算这些事儿得花多少心思啊。难怪周管家最近总是背地里嘀咕您这阵子又瘦了。粮食的事你放心,有我好好盯着。您昨晚上又一宿没睡,我看您先躺着眯会儿吧?”    周寒“嗯”一声,倚在塌上又阖上眼。放下一桩心事,心里也轻快一些,便迷迷糊糊眯上了眼。刚阖上眼不久,就听到门口塔塔的脚步声,抱着被子坐起身往外一看,长寿站在门口满脸焦急:    “姑爷,我们小姐又跑了!”    周寒被子往地上一丢站起身来:    “去哪了?”    “小姐说要去陈家!她要亲口去问问少爷是真的答应了娶韩家小姐,还是你故意骗她的!”    “陈家有刑部守卫看守,她怎么能进得去?”    长寿哭哭啼啼道:    “小姐说她会翻墙!她要翻墙进去!”    周寒顿时气的眼前发黑,一阵晕眩:    “胡闹!胡闹!她这是不要命了吗?!”    “姑爷你快去看看吧!”    周寒站稳了脚步就往外走,走到门口被门槛一下绊住,整个人往前一趴,眼见就要磕倒在石阶上,双眼猛地一睁,从卧榻上猛地坐起身来。    他摸摸额头上沁出的汗,心知刚才是做了个梦。可是到底对方青梅不放心,又喊了小海过来,让他多找几个丫头去后院看着,听着少夫人有动静便马上来回报。    想了想又加一句:    “务必时时见着少夫人的面。一时不见人立刻来告诉我。”    小海答应着去了,片刻回来说少夫人刚起来身,正在后院正房抱着头喊头疼。周寒稍稍放了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