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耻家族_第四百一十二章 中国人不安好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一十二章 中国人不安好心 (第3/4页)

巨头都很尴尬,华腾 奥迪,基本垄断了国内军政企事业单位的公务车市场,它们手里全部是合资车,硬挤出来的几个自主品牌完全杀不进去了。

    在一二线城市,公务车对家庭购车的影响还不大,到了三四线城市,这个影响就非常大,这是华腾汽车集团在国内市场称雄,压住三成市场的关键因素。

    徐腾同意大众集团和保时捷家族的交易条款,将重资豪赌了六年的捷豹品牌让给大众,其实也有这方面的因素,因为捷豹这种类宝马的运动型轿车,根本无法挤入公务车市场,对三四线城市的轿车销量刺激作用一直不大。

    所以,对华银财团来说,华腾 奥迪的组合绝对优于华腾 捷豹的组合,只是对整个宝福华联盟而言有点亏,宝马和捷豹这些年虽说是一直共用车型平台,但在设计风格、内饰、电子配置上差异极大,双剑合璧,对运动型豪华轿车的市场占有率是其他汽车巨头和联盟都无法媲美的,对奔驰和保时捷的伤害最深。

    大众拿到捷豹 保时捷的组合,形成完美的高低搭配,其实也能对宝马和奔驰两个老对手造成硬杀伤,毕竟这么些年,华银财团在捷豹的投资力度,一直是全球豪华轿车领域最凶悍的,不惜工本砸上去的。

    这种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反正大众集团和华腾汽车集团在年底之前,也将完成互相持股的技术联盟协议。

    到了这一步就是徐腾提倡的中欧汽车产业大联盟初见端倪,德国政界层面对这件事其实是比较冷淡的,国内是真的很支持。

    德国政界的想法是比较美的,技术联盟就不必了,你们中国一无技术,二无品牌,让我们占领你的市场不就挺好。

    这样的德国政客,徐腾在欧洲期间接触的太多,不是十个二十个那么简单,也懒得废话,反正他有钱,他用钱砸服你们,行不行?

    现在确实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巨大的机遇期和转型期,说句难听的,基本也就是靠华银财团,用财团的方式解决问题。

    华银财团不仅要搞好自己的汽车产业,还得帮沪汽、东汽和长安三个废柴盟友,完全就是一个废柴大联盟,徐腾亲自做的决策,将mg名爵品牌转让给沪汽,连mg在沪汽旗下陆续推出的3个新车型,全部都是华腾汽车的英国罗孚汽车设计中心操刀。

    东汽入股psa的谈判和融资协议,也是华银财团负责,徐腾亲自出面让法国政界通融,让东汽拿下psa17.5%股权,成为psa的第一大股东,未来五年将逐渐通过注资和换股的方式增持到30.5%,籍此达成东汽psa技术联盟。

    最后,徐腾又亲自出面说服宝利放手,将沃尔沃轿车业务让给长安集团。

    徐腾这一系列的操作都是为了长江经济带的中国汽车工业大崛起,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按照他的想法,到了2018年左右,整个联盟一出手,将中国汽车汽配产业的国标体系往上抬升一个级别。

    到了那时,在中国设计的车型就能无缝对接,送到欧美生产,年产十万辆的全自动化生产线也不用招募几千名工人,中国汽车工业横扫世界的时代就来了。

    15年左右,欧美基本也就不用搞汽车设计这种低级工作了,太麻烦,直接都在中国搞定。

    所以说,还是德国政界有远见,总觉得中国资本控股德国车企没安好心,对,我他妈就真的没安好心。

    徐腾上午开一个会议,下午又在家里和陈志辛、柳俊生、施泰德谈了几个小时,真的太忙,中间只能继续让洪姐和谭司机去送孩子上幼儿园。

    马枟就在旁边听着,不时参与讨论,这是真要尽一尽联席合伙人的职责呢!

    中国汽车工业不容易啊,比电子商务产业的崛起难多了,华银财团干了整整十年,不知付出多少资本,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才终于有了这么点成绩。

    从这个角度来说,徐腾觉得大家也不用太苛责国有五大车企,毕竟以华银财团的付出程度,至少是他们加起来的总和还多几倍,才能挣扎到今天这个水平,才能跻身全球六大车企,才有资格和日系车企正面较量。

    谈到最后,终究还是要谈及斯堪尼亚公司的事。

    这个事,陈志辛一直没有表态,但像陆志丰、高培庆……这几位资深高级合伙人,基本都是持放任自流的态度,和徐腾的意思是一样的,既然无法完全整合,那就当是财务投资和技术联盟,专注做好华腾的客车和卡车业务吧。

    华腾汽车集团的卡车业务基础底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