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18章 库里台 (第2/4页)
的职位,当年伯颜为右丞相,而参知政事呼图帖木儿为了左丞相的宝座,结连太师伊彻查拉、中书右丞托克托、同知枢密院伊尔把剌、御史大夫伊氏帖木儿等勋贵旧臣为党羽,费尽千辛万苦到头来却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却是何苦来哉!留梦炎一辈子老谋深算,也功亏一篑,最后关头触怒大汗被抄家灭族。相比赵复拍拍马屁就坐上了左丞相的宝座,这些人岂不是太亏! 不过,赵复这个左丞相也是个有职无权装点门面的货色,什么忠贞不二、什么大元纯臣,什么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全都是狗屁!这赵复向来胆小如鼠,当初分明是他不敢回家,一直跟在大汗身边,倒躲过了抄家灭族的灾祸…… 另一方面,忽必烈这位蒙古帝国的大汗还有个大元皇帝的身份,与蒙古帝国以力服人用强弓弯刀征服世界不同,这是中原正朔王朝的标志,忽必烈以天子居中华、四夷来朝的前提条件,但到现在大元朝已经丢掉了长城以南的传统汉地,退居关外,也就失去了中原正朔王朝的资格。 同时北方紫金山学派的郭守敬、王恂南逃归汉,江南投降过来的留梦炎、叶李一个被忽必烈杀掉一个做了汉军的俘虏,要是大元皇帝身边连一位影响稍大的汉臣都没有,只怕忽必烈也不好意思再打着大元皇帝的退光漆招牌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赵复这个汉奸文人,竟然成为了大元皇朝在理论上得以存续的必要条件,得出这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结论,玉昔帖木儿自己都有些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慨叹,以及哭笑不得的感觉。 忽必烈并没有注意听赵复说的什么,苍天之主的心思早就飞到了九霄云外。 是的,上都城,三十年前他在这里取得了北方持“天下一家”思想的汉人士大夫的支持,为大元皇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二十五年前年,那位总喜欢好勇斗狠的哥哥,蒙哥大汗死在了钓鱼城外,死在了钓鱼城守军的七稍炮之下。 死得好!当时得到这个消息,忽必烈几乎欣喜若狂,次年他不经过蒙古传统的库里台大会,就在开平即大汗位,与留守和林的幼弟阿里不哥发生了争夺汗位的战争。 依靠汉地丰厚的人力物力,以开平作为前沿基地,历时四年,终于战胜了阿里不哥,直到现在,忽必烈还记得得到前军擒获阿里不哥的消息时,自己是多么的激动。 后来,他把开平府这个发迹之地升为上都,以取代哈喇和林,但这时帝国的统治重心已转移到中原汉地,把都城设在蒙古草原南缘已嫌偏远,因此在二十年前年又改燕京为大都,定为帝国的都城,而将上都作为避暑的夏都,形成两都制的格局。 每年四月,忽必烈便来到上都避暑,八九月秋凉再返回大都过冬。在上都期间﹐政府诸司都分司相从,以处理重要政务,皇帝除在这里围场狩猎外,忠于忽必烈的岭北诸部召开库里台大会、祭祀长生天的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朕,三十年前能在这里登上蒙古大汗的宝座,三十年后朕也能再次夺回失去的东西!”忽必烈捏紧了拳头,对着南面汉地方向恶狠狠的挥动:“朕不老,朕仍能日食只羊、饮酒斗余,朕还能盘马弯弓驰骋疆场!楚风小儿夺我大都,朕必报此仇!” 夺你的大都?赵复的态度依旧毕恭毕敬,不过没人发现他的嘴角露出了一丝讥诮的笑意:大都城的设计营造,由刘秉中、郭守敬师徒完成;修筑大都城的费用,乃是搜刮中原汉地百姓;民夫则是从河北、山东各地征集的汉地百姓。这分明是汉地百姓民脂民膏所建设,如何成了你的大都城? “唉呀,我这是怎么了?”赵复觉得奇怪,自从留梦炎、卢世荣被抄家灭族,心里就总是冒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念头,偏生这些念头又和以前看的大汉报纸上的新儒学不谋而合,更是令旧儒学上钻研数十年的赵复莫名其妙。 大逆不道,大逆不道啊!赵复默默的念叨着,忽然又有一个怪念头涌上心间:像忽必烈这样的草原民族的大汗,残杀百姓、荼毒生灵,绝非中原正朔皇朝的有道君王所为,则大逆不道四个字,究竟从何谈起呢? 突然有奸细的太监嗓音在身后响起,惊慌失措到了极点:“大汗,大汗不好了!真金太子又晕了过去,太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