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1276_607章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高歌入汉关(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07章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高歌入汉关(八 (第2/3页)

书》上写的明明白白,想必你们族中典籍也有记载。”

    原来,回鹄的祖上与大唐关系良好,年年进贡,代代受封,以佛教信仰为主,民间生活安定富饶。

    唐朝衰落,回纥便被吐蕃击败,不得不逃离青海、河西走廊,其中一部便逃到了西域,成了居于哈密力到轮台之间天山北路数十城邦的高昌回鹄,然后由于阿拉伯帝国、喀喇汗朝的入侵,葱岭东西诸多佛国相继崩溃,导致了信仰和民族文化的改变。

    其中,早期阿拉伯人多属于沙漠游牧贝都因民族,文化上带着劫掠的特性,本属于定居农耕文化的回鹄在改换宗主、宗教之后,也在文化上承继了贝都因人的特性,从温文有礼变得勇猛好斗,从信奉辛苦耕耘到肆意劫掠。

    这些过往的历史,在文天祥口中娓娓道来,哈密力人自己也有历史典籍存世,自然知道他所言不虚,昔日的丰衣足食,如今的残破凋敝,两相对比顿时恍若隔世,一时间嗟叹之声四起。

    楚风摸了摸鼻子,有点阴险的笑了笑,昨天与文天祥议定的这个说法,其实还是有些狡辩的因素:

    昔日回纥的强盛,离不开地处盛唐与西域交通的丝绸之路的因素,丝路商队直接导致了诸多西域城邦国家的繁荣,位于河西走廊要道的回纥自然得天独厚,赚得盆满钵满;北宋西夏占据祈连山,陆上丝绸之路不再畅通,外贸转向了海上丝绸之路,杭州、泉州和广州逐渐取代了长安和洛阳,位于玉门关外的丝路第一城哈密力,自然也由盛转衰。

    只不过,哈密力人是不可能想到这些的,而且随着大汉帝国驱逐蒙元、收复西域,陆上丝绸之路又将重现辉煌,哈密力人只要肯把自己牢牢绑在大汉帝国的战车上,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享受贸易带来的繁荣,而这便是陈宜中收服西域各城人心的基础,也是让西域各族倾心归汉的前提。

    对此,楚风很有底气,他静静等着哈密力人的决定,他等得起。

    哈密力人等不起。

    抚今追昔,所有人都怅然若失。

    是的,北元稳定了北方之后也对丝绸之路的恢复下过功夫,统治波斯、俄罗斯的几大汗国都得通过这一带与中央皇朝取得联系,驿道上来往的传骑络绎不绝。

    可这又怎么样呢?一切都和哈密力人没有丝毫关系,他们享受不到税赋收入,反而要付出养活站赤系统的摊派费用,海都和忽必烈的战争更是波及这里,让市面一片凋敝,和几百年前的富饶相比,简直就是天堂与地狱的区别。

    见文天祥一语折服了哈密力人心,陈宜中又道:“我大汉皇帝吊民伐罪而来,所到之处百姓无比欢欣鼓舞,惟有哈密力,改土归流还有诸多推诿,岂不谬哉!诸位细细思量,是改土归流、归化大汉,还是像过去那样浑浑噩噩?”

    没有任何疑问,哈密力人的选择不约而同:“归化,我们要归化大汉!”

    于是,楚风趁热打铁颁布了三条法令:

    其一,改土归流,废除一切贵族、巴依老爷、亦都护等等称号,惟有大汉帝国设置之西域总督府以下各级署衙为合法制度,拥有治理之权。

    其二,政教分离,允许信仰各种宗教之自由,但所有教派的所有经文都不可作为断案和施政的依据,一切民事纠纷刑事案件的裁判均以《大汉钦定宪法》和附属各法为准。

    其二,归化入籍,许西域汉唐故地上的各族番民,如蒙古、吐蕃、党项例,经考试合格,或纳税超过定额,或投身汉军服役,便可入籍为公民,享有完全之公民权——这个条件比南洋各海外地殖民地,以及波斯、天竺、犹太的夷民入籍要宽松得多,汉唐故地上番民的权利,也比海外夷民的优厚。

    后世的《大汉帝国史.圣皇本纪》记载:此三策一出,西域各族心悦诚服,尽拜吾皇为天可汗,少壮有力而投汉军者纷至沓来,以通西域各族文字、情况而欲入朝参赞者如过江之鲫,学校、邮局、车站之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