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7节 (第3/3页)
对于送到自己手上的功劳,裴解是拒绝的,为此还匆匆赶来了雁西卫见汪印。 没有人知道汪印和裴解具体说了什么,但裴解在离开雁西卫后,便立刻写了一封奏报,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御前。 没多久,他便接到了皇上的嘉奖圣旨,圣旨赞许观察使府官员爱民如子,上令朕放心、下令百姓满意,最终平息了靖平县的劫难,挽救了上万百姓的性命,功劳甚伟,特许赏赐,此谕。 此谕之后,是一串长长的赏赐清单。 其中,裴解加等第一级、加俸银三年,观察副使孔元锡加等第半级、加俸银两年,其实雁西道不少官员,都有加俸银三个月到一年不等。 接到这个赏赐圣旨的时候,孔元锡简直愣住了,压根就不知道该接还是不接的好。 最后,他只能求助地看向上峰:“大人,这……皇上的旨意,属下……” 靖平县中瘟疫的事情,旁的官员或许还不太清楚,但孔元锡是最清楚不过了。 雁西道观察使府在这一场劫难中,充其量只是打打下手的角色,只是做了善后的事情。 皇上却将首功都归于观察使府,这赏赐太重了,名不副实,他不敢居功! 裴解手捧着圣旨,这样提醒道:“接下吧,这是皇上的旨意。至于靖平县的真相,公道自在人心,无须想太多。” 果然让汪印说对了,皇上的旨意如此,这份功劳,雁西道观察使府不想接,也得接。 他看了看手中的圣旨,露出了一丝苦笑。 他在仕途汲汲营营了一辈子,已经官居三品了,就官位、势力来说,已经相当满足了,如果说还有什么追求,那就是想留下身后名声而已。 现在,经此靖平县一场疫情,他是得到了名声,对国朝其他大道的百姓来说,是他领着雁西道观察使府的官员立下了这个奇功,自然是由他了赢得了百姓的威望。 只是,是谁真正为靖平县带来了生机,靖平县的百姓十分清楚,雁西卫士兵同样很清楚。 这并不是一封赏赐圣旨就可以遮瞒过去的。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官员们都做了什么,百姓们都一清二楚。 靖平县的事情,又怎么会例外呢? 但正如他之前离开雁西卫所做的决定一样,汪将军的功劳,他会承下来,皇上的旨意,他也会接下来的。 剩下的,便不是他所能做的事情了。 皇上会有这样的赏赐,说到底。真相就藏在那一局“上令朕放心”中。 在朝为官,上令皇上放心,下令百姓满意,这大概,就是一个好官的标准了。 他是符合皇上的标准了,那么汪将军呢?肯定是不符合的,不然,这天大的功劳最后也不能落在雁西道观察使府。 在雁西卫,汪印同样接到了永昭帝的旨意,也是赏赐圣旨。 圣旨上,永昭帝表彰了汪印带兵前去靖平县的举动,故赏赐黄金一千两、白银三千两,其他衣物财宝若干。 对这个圣旨,汪印无比满意。 ——到了这个时刻,他认为靖平县的事情才算是真正结束。 汪印的一众心腹属下,是清楚厂公心中打算的,对这个圣旨压根就没什么想法。 但是朱太医就不这么想了,尤其是在他知道雁西道观察使府官员得到了丰厚的赏赐后,终于还是忍不住,气呼呼地对叶绥说道:“大将军功劳甚伟,光是钱财这些身外物赏赐,着实是太轻了。” 在朱太医看来,大将军立下了这样的大功劳,是应该昭告天下的。 没有了大将军和夫人,说不定靖平县现在都毁于大火了,怎么皇上才赏赐这点钱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