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23节 (第3/3页)
他朝叶绥笑了笑,说道:“无需担心,本座已经传信给王晦,有一个人会带着西山营士兵秘密离开京兆,会在山东道与我们汇合。” “西山营?哥哥所在的西山营?”叶绥连忙问道,声音都提到了不少。 汪印点点头,答道:“没错,正是他带着西山营士兵离开,但是这些士兵不能来到江南道,只能在山东道等我们。” 对于军中的事情,叶绥虽然所知道不多,但也清楚军中士兵没有皇令,是断不能轻易调动的,现在江南卫有洪灾,才会情况特殊。 但是哥哥所在的西山营,怎么可能会去到山东道? “这个说来话长,本座当初带着小殿下离开的时候,曾向皇上请了一道旨意,就是请西山营的士兵保护小殿下。”汪印简单地说道。 当初只是为了谨慎,才会请了这样一道旨意,也没有想过会真的用到西山营。 如今局势生变,在这样的前提下,他当然要动用西山营了,只是皇上已经昏迷,这道密旨得以生效,还能瞒住京畿卫士兵,还多亏了定国公齐瞻竹从中周旋。 原先放在西山营历练的缇骑不动,只是为了掩饰,是为了瞒住京畿卫,不让京兆那些人有所防备而已。 但是,西山营士兵可以秘密离开京兆,却不能秘密来到江南卫,毕竟中间要穿过那么多卫,多少都会惹人注意,唯有潜行至距离京兆最近的山东道,才能完全掩藏行踪。 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安全赶至山东道,就必定能赶到京兆。 安全赶至山东道?这也是很长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会有什么意外吗? 叶绥心中担忧,却没有说出来,这已经是最为妥当的办法了。 两天之后,雨水忠于稍歇了,汪印按照安排下了命令,一行人从苏州府云溪出发,朝京兆而回。 第971章 沈肃 江南卫主帐就设在杭州府,距离观察使府约大半天距离的吴郡一带,驻扎地约有四万士兵。 因江南道富庶,江南卫士兵的数量在十大卫中是处于中等的——若是有足够的本事活下去,是没有多少年轻子弟愿意从军的。 把江南卫和雁西卫拿来比较,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雁西卫地处苦寒,那里各种条件都很艰苦,况且民风彪悍,百姓子弟从军乃是上上选择,而江南道这里……显然就是另外一种情况。 进入江南卫从军的人,不是苦得活不下去的穷苦百姓,便是闲得没处去的权贵子弟,因而,江南卫中从军的权贵子弟还不算少,这也令得江南卫士兵比其余各大卫的士兵更特殊,地位也更高一些。 当然,本事也是最差。 这样的情况,军中将领全都知晓,也曾暗暗为擅长用兵打仗的沈肃叫屈,带着这样的士兵,便是沈肃练兵本事再强、用兵能力再高,也没有多少意义。 不过,江南道这个地方,历来很少战乱,也无需多么强大战力,这些年江南卫士兵所做的最大的事情,不过是救灾而已。 不管是过去的大雪灾,还是现在的大洪灾,这才是真正用得上江南卫士兵的时候。 因而,在朝中,有些不厚道的将领暗暗称呼沈肃这个江南卫大将军为“救灾将军”,就是指江南卫士兵只能用来救灾而已,沈肃这个大将军也只能指挥救灾而已。 救灾救民当然极为重要,是造福百姓的事情,但是对于将领、士兵来说,杀敌卫国才是最重要的、也是士兵最崇高的追求。 这个“救灾将军”名号下藏着的轻侮,实在让军中众人心照不宣。 这些年来,沈肃好像没有听过救灾将军这个名号一样,并没有为此辩驳什么,却也没有用心操练士兵,感觉就在江南卫养老一样,除了上京兆述职,甚少出现在各种场合,就连江南道官员都认为沈肃是万事不理的大将军。 此刻,在外人看来万事不理的大将军沈肃正听着副将邢铭的禀告。 “汪印的确带着家眷离开云溪了?小殿下确定一路同行?”沈肃问着邢铭,再三确认这个消息。 沈肃其人的长相就和他的名字一样,长得甚是严肃,并不是那种亲厚的人,让人会下意识地远离,总觉得此人不是好惹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