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26节 (第2/2页)
临川侯府的。 这会儿,临川侯竟然为汪印出言? 到了这个时候,朝官才想起了汪印又被夺职的事情,表情都有些一言难尽。 汪印被夺职的理由,他们并不十分清楚,也不敢弄清楚。 他们只知道这与贤妃有关,一想到贤妃的真正身份,他们便毛骨悚然。 一个灭国公主,竟然在国朝成为四妃之一,还最得皇上的宠爱和信任,这…… 当中关系着帝心,他们实在不敢碰触,怕触到皇上的逆鳞。 现在贤妃事败身死,当初因贤妃而被夺职的汪印也该官复原职了。理论上是这样没错,但皇上是怎么想的呢? 永昭帝神色不变,枯瘦的脸容看不出喜怒,实则心中翻腾,惊愕有之,震怒亦有之。 他当然记得汪印被夺职了,这几日也在想着此事,却一直都没能有所决断。 既然汪印那里没有对被夺职一事有任何动静,永昭帝便想着将此事暂且搁下,等他想好了再说。 没有想到,唐寿长却有这样的奏言! 这件他故意忽略的事被提了出来,该怎么处理? 永昭帝没有表示,宣政殿中却又有一人站了出来。 是承恩公韦晟! 只见韦晟弯腰拱手,恭敬地说道:“皇上,臣附议。缇事厂关系重大,不能缺主官。臣以为,只有汪印执掌缇事厂才能服众,才能更好为皇上办事。” 韦晟极言褒奖汪印,话语中只有一个意思:除了汪印,没有人可以成为缇事厂督主。 这一下,朝官更加意外了:先有临川侯府,后有承恩公府,他们都请求汪印复职,这是怎么了? 谁都知道,韦皇后与纯妃之间,因为有年纪差不多的年幼皇子,天然就存在着竞争。 代表韦皇后一系势力的承恩公府与代表着纯妃一系势力的汪印之间,过去也极为不和,还曾有过好几次影响深远的对抗。 现在承恩公府为汪印出言,这是说明两者摒除争斗、达成了一致的意见了? 朝官没有想到,有了临川侯府和承恩公府还不够,接下来还有一个人出列附议了。 这个人的举动,越发让他们一头雾水。 第1183章 真心假意 在临川侯和承恩公之后出言的,是仪鸾卫大将军宋定边。 宋定边是赞同前两者的奏言,同样请求永昭帝恢复汪印官职。 理由,也是认为汪印武功高强,可以很好领导缇事厂,是缇事厂督主的最佳人选。 宋定边的奏言,让永昭帝本就起伏的心更加震荡。 他没有想到,连宋定边都这么说! 要知道,永昭帝能够认命宋定边为仪鸾卫大将军,当然是对其信任有加的,他信任的人也如此推崇汪印…… 永昭帝的心情复杂不已,一时难以判断宋定边这样建议的目的。 是宋定边真的出于为朕着想才这样建议,还是在朕不知道的时候,宋定边与汪印有了某种联系? 中枢三主官恭敬伫立着,颇有一种任它八面来风我自岿然不动的淡然,仿佛没有察觉到殿中的风起云涌。 其余朝官都低着头,恨不得当自己不存在。 这个事情,他们都不敢参与,只默默等待着结果。 临川侯府和承恩公府这代表两大尊贵的势力,还有代表着皇上亲兵的仪鸾卫大将军,那么结果会如何呢? 永昭帝依然没有表示,宣政殿越发肃静了。 直到内侍唱了退朝,永昭帝的表示只有这么一句“朕已经知道,此事容后再议。” 退朝之后,永昭帝将宋定边唤来了紫宸殿。 宋定边当然很清楚永昭帝为何唤他来,进殿没有多久,便开口解释了。 “皇上,臣接任仪鸾卫大将军之职时就说过,缇事厂和仪鸾卫是皇上的左膀右臂,臣认为汪印就任督主,能更好为皇上分忧解难。” 宋定边语气恳切,也没有长篇大论,只是将在宣政殿中的话语陈述了一遍。 “如你所说,除了汪印,竟没有旁人能够就任督主之职了?” 缇事厂是一股庞大的势力,这股势力只能为朕所用,却只能由汪印执掌? 岂有此理! 宋定边还是很镇定,不疾不徐回道:“回皇上,臣倒不这样觉得。没有人是不可代替的,只是当下,汪印更适合罢了。缇事厂能发挥最大作用,这才是最重要的。” 永昭帝想了想,隐约明白了宋定边的意思。 只是当下、发挥更大的作用,换了别的时候,当汪印没用的时候,自然就可以替代了。 现在看来,的确没有人比汪印更适合了,万一缇事厂出现混乱,那后果并不是他想看到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