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89节 (第1/2页)
他只知道,此番他的计划已经失败了,只要汪印一日不死,那么就永远是隐患! 汪印和缇骑是逃走了,万一什么时候再回来…… 邵世善觉得完全有这个可能,神色顿时变得异常难看。 宋定边没有理会他的神色,感叹了一声,道:“其实,本将还是觉得十分惋惜的。本来汪印夺回了云州五城,这是为国朝立下了天大的功劳,皇上一定会重重有赏的。可是最后却这样了,汪印纵然有天大的功,都变成过了。” 邵世善眯了眯眼,心中默念着宋定边这句话。 汪印纵然有天大的功劳,经过这些事情,都变成天大的罪过了! 就算汪印还活着,但是已经成为国朝的叛臣了,只要他敢出现,皇上一定会将其诛杀! 也就是说,国朝明面上再不会有汪印这个人了,甚至还会成为一种禁忌,就算汪印不死,所发挥的作用也极其有限了! 他们之所以要千方百计杀死汪印,不就是因为汪印很重要、往往都能影响到大安朝局吗? 如今,大安朝局没有汪印这个人了,甚好,甚好! 宋定边捕捉到邵世善眼中一闪而过的兴奋,不由得低下了头,极力掩饰着眼中的冷意。 这个世上便是如此,六亲不和有孝慈,国有大伪方能大德,奸佞出而忠贤显。 无一不对应,无一不相衬。 邵世善此时的兴奋喜悦,让宋定边想起了汪印离开时的情景。 宋定边还记得,在汪印缇骑离开之前,穆太澄实在忍不住开口问:“督主,您明明立下了天大的功劳,这一走……怕是声名尽失了。” 宋定边也是这样认为的,不管汪督主为何要这样做,只要其离开了云州,那么……再想回来就很难了。 其在云州的功绩,或许只有他们这些人能够记得了。 时间久了,谁会记得云州五城之所以回到国朝,是因为汪印? 旁人只会记得,缇骑在云州哗变,汪印叛逃,这……明明是巨大的功绩,却变成了巨大的耻辱。 刚开始的时候,宋定边还不明白汪印为何要这样自无污,很快他就已经想明白了。 他奉了那样的皇令前来,紧接着还有邵世善这个接城使,再然后还有那死去的五千大雍士兵要有个交代…… 汪印只有这样做,才能为国朝抚平夺回云州五城之后的波澜隐患! 汪印将云州这里安置好了,将雁西卫的后路布置好了,也让他可以顺利向皇上复命。 但是汪印自己呢?其为自己安排的后路是什么? 宋定边不知道,他肃穆挺立着目送汪印和缇骑远去,只觉得他们的身形无比高大,气势无比威武凛冽。 虽千万人,吾往矣。 汪印和缇骑便是这样做的,而他们……在旁人看来是奸佞叛臣。 第1287章 不明白 云州与京兆相距太远,当最新的消息送到京兆的时候,那已经是好几天的事情了。 在“缇骑哗变、汪印重伤不知所踪”的消息之后,宋定边的消息再一次送到了御前。 这一次所说的,当然还是云州事。 宋定边说,仪鸾卫士兵已经在加速追踪汪印,仍旧一无所获,猜测其领着缇骑去了大雍; 宋定边又说,接城使邵世善已经去了云州,但是接城使和仪鸾卫最终都需返回京兆; 宋定边还说,云州重要而大雍强敌在侧,建议派遣部分雁西卫士兵前去守城; 宋定边所汇报的,已不是汪印的情况了,更多的乃是对云州五城的安置。 不过,永昭帝所在意的,并不是云州的安置,而是和邵世善一样,无比在意汪印的情况。 宋定边对邵世善所说的那些话,自然也向永昭帝禀告了,依然说的是那些漆黑的尸体就是缇骑。 也不管永昭帝相信是否。 其实,永昭帝也说不上相信还是不相信。 他相信宋定边不会欺君,况且云州城发生那么大的事情,据邵世善的查问,云州城中的确发生了一场大火,也的确从大火中抬出一具具尸体; 但是,他又不相信汪印会那么容易就落败。缇骑哗变,死伤无数,汪印一向御下有方,怎么就会任由缇骑发生这些事情? 永昭帝无法前去云州,所能接受到到消息便是从宋定边、邵世善和斥候那里而来。 除了宋定边的禀告,邵世善也一口咬定汪印是逃去大雍了,建议永昭帝将汪印治罪、并且昭告天下; 至于皇家暗卫所派出去的斥候,所汇报的,就是宋定边和邵世善的综合。 云州那里所发生的事情,最终都指向了一个结果:缇骑死伤无数、汪印重伤不知所踪。 在骤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永昭帝自然兴奋至极:他还愁用什么方法可以定汪印的罪,其就领着缇骑哗变叛逃了,等于直接将罪名送到了他手中。 然而,在兴奋过后,永昭帝又有种说不出的寂然惆怅。 汪印,就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