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26节 (第3/3页)
系。朕过去偏疼了其那么多年,现在也该其回报回报朕了! 他冷声喝道:“朕心意已决,你们且退下!若是你们再多半句废话,朕就将你们把郑云回一起办了。你们是不是在为他求情?莫不是你们与纯妃一系有什么关系?” 永昭帝这样子一顶大帽子压下来,直令得齐瞻竹和汤源无话可说。 他们知道此时的皇上已经听不进任何劝说了。或许,皇上只能活一两个月这个事,就像一把利剑架在了皇上脖子上,令其做出了种种疯狂的举动。 想必,皇上心中已经被仇恨和惶恐所淹没,即将要进入崩溃的状态,不然,也不可能会有这样的告示。 现在,他们的规劝已经没有用了,皇上一句话都听不进去。那么他们还能做些什么事情呢? 他们绝不能就这样眼睁睁看着这些事情发生,一定要阻止,一定要阻止皇上这么做! 与此同时,在京兆一处不起眼的院子里,孙长蕴神情肃穆,他朝着前面坐着的几位官员弯了弯腰,缓缓说道:“诸位大人,你们真的决定了吗?开弓没有回头箭,此事一旦做了,你们……很有可能会有杀身之祸。” 其中一位大人抚了抚胡子,答道:“我们都已经想好了。此事,我们一定要去做,后续之事,请孙大人做好应对吧。” 他们一定要去做这件事,不是为汪督主所托,不是为二十一殿下,也不是为皇上,而是为国朝,为他们心中所坚守的信念。 第1350章 努力 孙长蕴比很多三品重臣都要早知道宫中的变故,作为汪印的学生,作为汪印离开今朝之前交予重任的人,他很早就得到了缇骑的传讯。 在得知宫中变故的那一瞬间,他感到有难以抑制的悲伤,还有一丝不知该如何办的茫然。 老师在离开京兆之前,将教导二十一殿下和朝堂局势之事托付于他,他很清楚老师和师娘对纯妃娘娘的感情,纯妃娘娘却死了,他却无法阻止。 现在……他有负老师的嘱托了。 可是他同样没有茫然的时间,这些事情之发生之后,缇事厂已经迅速的反应过来了。 纯妃娘娘的尸体被保存起来了,叶家二房、三房平安离开了……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在皇上和朝官反应过来之前,缇事厂已经极尽可能的保护好这些人,得知这一切后,他长长松了一口气。 他不敢想象,若是老师和师娘回到京兆,得知所在意的人全部出事了,那将会怎么办? 缇骑已经做了他们要做的事情,孙长蕴自己,也有要去做的事情。 此刻坐在他面前的人,是御史台的几位官员,其中一位乃侍御史方正。 自永昭十八年章华录之事后,汪印便清楚意识到御史台有多么重要。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职责和意义都太重要了,最需要的便是清正严明的官员。 为此,在吏部铨选官员的时候,他有意将清正廉明的官员往御史台上送,不管是不是站在纯妃这一边的。 所幸,御史台的主官魏酣中就是性情耿直的人,所谓上行下效,主官的为人和行事对属下有着极大的影响,也是直接决定一个官衙的风气。 世人百样,御史台当然不乏别有用心的人,但因为有魏酣中在,这些年风气一直都很好。 方正是去年才擢升为侍御史的,与御史台大多数官员不一样,他身上没有那种清正廉明的气息,反而善于官场钻营,行事也多有奇诡,在别人看来人不称名。 他之所以能进御史台,是走了门下侍中顾名璘的路子。 顾名璘这些年有意无意都护着二十一皇子。自然,方正与纯妃一系官员的关系也不错。 他与孙长蕴,算得上忘年之交。 此时,方正已经收起了平时那种嬉皮笑脸,正色说道:“孙大人,本官已经决定了。既入了御史台,便要尽到监察谏言的职责。本官倒也不仅仅是为了二十一殿下。” 他们这些人之所以齐聚在这里,是打算去做一件事,孙长蕴并不是御史台的人,他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因为顾名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