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36节 (第4/4页)
三心里极不舒服。 不用马臻劝,陈韩三也知道他不想冒险决战,眼下只有两个选择。 一是只留少量兵力堵住楚王府的南北两门,他尽可能拉更多的兵马出城去与周知众合兵夹击淮东军。 周围百余里,除刘妙贞所率淮阳镇主力全速赶来之外,并无其他兵马接近;九里山离徐州北城才十数里的距离,陈韩三留三千兵力在城里,他率主力出战,即使有什么不对劲,退回徐州城也快速。 率主力先与周知众合兵先将刘妙贞部击溃,大局就抵定,楚王府那里几条小杂鱼,挣扎不出多大的浪花出来。不要看只多出三四千兵力,却能多出好几分的胜算,求胜当求稳,这时候实在没有必要去赌五五之数的险胜。 不想冒险出战的话,第二选择就是不管周知众所部,陈韩三率两万兵马死守徐州城,先将楚王府的杂鱼解决掉。 但这时候陈韩三已经派骑兵夹击孙壮部,周知众得信就很可能已经率偏师主力从魏庙坡开拔赶来,陈韩三要是这时候不果断率主力出城而战,周知众所部很可能在半途中会给刘妙贞迎头打个大溃。 陈韩三不晓得那赫雄祁已经率一万精锐正在赶来徐州的途中,他只晓得周知众要是给淮东打得大溃,大燕很可能在解决东平问题之前,不会再派兵马赶来徐州。再者他将来投附燕胡,在徐州城下损兵折将的周知众以及袁立山焉可能饶过他们?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淮东军在击溃周知众所部之后,会与涡阳合兵,先来解决徐州的问题。 只要燕胡兵马主力在解决东平问题之前不再敢派兵马南下,林缚与董原合力,就能凑出五六万兵马来强攻徐州城——陈韩三才开始与诸将约定叛投大燕,要能一鼓作气,将淮东军击溃,军心就能定下来;要是反而陷入淮东军的围城之中,这军心士气真就难说了,说不定会有部将给说服反叛过去——陈韩三不敢冒这个险。 陈韩三当即命令部将率两营兵卒堵住楚王府南北大门,再者将楚王府周遭的民宅清空出来,为强攻楚王府随时做好准备,但这时不强打楚王府,东西南三城门仅留半营守卫兵力,其他兵力悉数集结到北城外,待周知众率部赶来,即率主力出城夹击刘妙贞部。 ************ 陈韩三派两千骑兵出城抄孙壮部,缠战片刻,李良即率部即从侧后赶来,淮东进入九里山西南麓的骑兵兵力一时增到三千余人。 骑兵宝贵得很,兵力不上占优,陈韩三也不敢硬打,出兵夹击,只是叫周知众明白他的心志,邀周知众率主力赶来夹击淮东军。 达到这个目标,陈韩三就鸣金令骑兵稍退,在荆马河南岸列阵谨守对峙,同时将步卒派出城来,接近九里山西南麓战场。 徐州城北、九里山南麓的荆马河虽然这时候已经冻实,冰层将有一两尺厚,人马来往无碍。但从河床下去,形成一道宽约二十余丈、深数尺的天然冰壕。冰壕虽然不能阻止步骑通过,但多少能在敌军冲锋时扰乱阵形。兵马不退到徐州城里,选择在荆马河堤之后列阵,那是正确不过的选择。 此来,在荆马河南岸有一座小寨,离荆马河就数十丈之遥,这也是在淮东选择九里山为会战战场之后,陈韩三为己部兵马前进到九里山战场外围选择的驻营之所,以便以最近的距离压迫淮东军,始终形成夹击之势,防备淮东军有各个击破的心思。 周知众前翼骑队将领周繁看到陈韩三所部与淮东接上战,相互杀得有百余人落马,待淮东后续骑兵赶来才脱离接触,这才确信陈韩三投附之心不会有反复。 周繁率部在九里山西北麓踟蹰不退,盯住进入九里山的淮东军,但派快马赶往魏庙坡,报得周知众知道这边情形,要他率主力立即赶来会战。 驱赶将卒死战可以,但白白的拿百余将卒性命去诱敌,即使最后得胜,对军心士气打击也会相当的严重,所以拿麾下兵卒性命诱敌的绝户计,非陈芝虎这种狠角色不能做出来。 即使如此,在青州战后,周知众也跟陈芝虎闹翻脸,死也不愿再受陈芝虎节制,其他军将也是避陈芝虎而远走,不想给陈芝虎利用去白白的送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