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40节 (第4/4页)
军九死一生,偏偏能用奇计获胜。眼下的情况,他短时间里没有再度出相的可能,但外放为疆臣,总要比赋闲在宅子里好,点头说道:“为君上解忧,乃岳某本份,城里雪下得这么大,想必城外的雪景更值得一看,我就出城走一趟!” “有劳岳相了。”张晏说道。 这边说完话,张晏与岳冷秋分别带着扈从离开秀白楼。 *********** 在风雪里,数十骑簇拥着一辆平实无华的马车出江宁渡江北上,从东阳经濠州,渡淮河北上涡阳…… 岳冷秋虽说辞相,但他的行踪,无时不牵动着诸多人的心思,林续文也是很快就知道岳冷秋离开江宁北上。赶着张玉伯回京述职,在林续文府上赴宴,得知岳冷秋离京北上的消息,恨得将酒杯摔掉:“大好河山,大好河山,有机会夺还而不取,竟然要拱手让给胡虏,天理何在!天理何在!” 普通官员不论在职或致仕,离京要告诸有司;岳冷秋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随随便便离京?没有皇上的默许,岳冷秋私自离京,必然会搅起滔天大浪——一切都悄无声息,说明岳冷秋的离开是皇上默许的。 朝廷要想打,一道圣旨勒令董原、陶春、梁成冲诸部受淮东节制即可,在麟州能凑出十四万大军来,何需要岳冷秋这个赋闲在家的旧相离京办事? 这几天来,几道圣旨都是奖励北部诸军的功绩,但迟迟不肯授权林缚全权主持北线战事,这会儿岳冷秋又神秘离京——张玉伯不是糊涂人,林续文以及在场的黄锦年都不是糊涂人,都能猜到:皇上不想再打下去,但又好面子,不想他亲自下旨将北线诸军召还,要岳冷秋北上,说服董原或陶春当这个替罪羊。 张玉伯真是怒火填胸,林续文与黄锦年对望一眼,附和张玉伯说了些话,但心里倒真没有多少气愤——林缚的心思,其实也不想打,淮东才懒得理会梁习的死活。 第46章 缓兵之计 十一月中旬,富阳也是连续数日大雪,今年冬天,浙东地区也遭遇极为罕见的大寒天气。 富阳百姓对这样的极寒天气是措手不及,缺衣少食,城池内外,每天都有几十上百号人冻伤、冻死。 东闽地处南纬,北面又有高崇险峻的闽浙丘陵挡住北方的寒流,冬季向来温润,绝大多数人常常是一生都没有机会看到雪。去年两浙冬天温润,跟东闽相差不多,但到今年,入浙征战的八闽战卒,首先要经受的是寒冬的考验。 在会稽战事之后,奢文庄亲自潜来浙东,进行军事部署调整,奢飞虎给捋夺兵权,奢飞虎返回浙西之后,田常就留在富阳,主持军政。 淮东军攻嵊州时,田氏负隅顽抗,最终给破城,除守城战死外,田氏宗族给押往江宁受审,在刑场给枭首者有六十七口——除了随田常从军的田氏子弟外,田氏宗族便算是给连根拔起了。 谈不上什么仇恨,即使咬牙切齿也没有用,下手灭人家、亡人族,田常也未曾手软过,只是眼下除了一条道跟奢家走到黑之外,也没有其他选择了。 至少在东线,眼下已经不能奢望能展开反攻;相反的,受徐州战事的影响,孟义山在杭州变得蠢蠢欲动。 进入十一月中旬以来,孟义山就不断增加午潮山营寨的兵力,还抽调民夫,在午潮山西麓的上燕坞增筑营垒,有意从西北方向,增加对富阳外围的军事压力。 董原北上淮西,将浙北军的兵马都留给孟义山,与原宁海军、海虞军及白淖军统统编入御前杭湖军,总兵力多达六万余众。而田常在富阳等地也就仅有不到四万兵马,还要兼顾临水、独松关等地的守御跟军事牵制重任。 甚至还要考虑淮东在萧山、会稽、山阴诸县的兵马,跟富阳也只有山水之隔,田常肩上已经承受极重的压力,但是他眼下最极紧的,还是要筹出一万套寒衣出来,但是谈何容易。 今年冬天的酷寒,田常印象里也没有遇到过,饥民冻毙寻常见,但将卒缺少衣物御寒,已有许多的人冻坏手脚,严重影响到战力。 比起天气的寒冷,最令人心寒的,无过是徐州战事的结果是那样的叫人难以置信,是那样的叫人震惊。 阴霾的天空像倒扣在富阳城头,雪花飘下来,田常衣不解甲,手按着腰刀在城头巡视,丝毫不畏酷寒,看着城内外银装素裹,人行如蚁,心里感慨万千。 “这鬼天气,富阳怕是有三五十年没这么冷过!”方振鹤手拢在袖子里,抱怨着鬼天气,说道,“便是富阳的溪河结冰都近一尺来厚,说来真难叫人相信,徐州的天气要比富阳冷得多,河冰怎么突然就会破开,将徐州兵都陷了进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