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05节 (第3/4页)
担忧的问道。 “倒是不困难,”林缚摇头说道,“宋家等闽东大族,将名下的粮田都置入钱庄,以换取等值的股金份数,钱庄那边就立即派人进闽东将粮田分片,出售或赊售给地方上的缺地农户,眼下颇有所成——有些农户手里短缺,拿不出现银来,只能赊买耕地,以后每年以粮代偿,但也有相当多的农户,手里多少有些积蓄,能拿出来买地。三个月里,泉州府、晋安府两地,通过此法,就额外筹集到一百六十多万两的现银……” 闽东都打残成那样,这么短的时间里,还能叫淮东钱庄吸出这么多的现银出来,真叫人难以置信。此外的缺额,大概就是东阳乡党运粮进江宁牟利甚多,余银多储在钱庄里,可以挪用。 “还是主公的妙策叫人匪夷所思,”陈华文赞叹,“先贤不知凡几,如此筹银之法,却是未见……” “华文客气了,”林缚笑了笑,说道,“在别人眼里,这些不过是旁门小术而已。”心想后世政府罕有不向公众及银行举债的,只要能维持政府信用不坠,就不用担心借债规模。 林缚暂时还无意直接插手政事,也就暂时还不能在江南七府及江岸的维扬府推行新政,但陈家手里掌握的大量土地,江南七府也就陈家等少数大族谈妥仿效闽东宋家的模式处置手里的土地。陈华章这次回去,就是处置这事。 他这时将这些事拿出来说,是进一上安陈家的心。陈家父子叔侄三人,都可以说是一时之选,但陈明辙还倔在嘉兴没有表态。 说起来,陈华章心里确实还是有些惴惴难安,既担心林缚有没有能力走出最后一步,也担心天下会给别家或燕虏或曹家得去,但在江宁住了这些天,心思稍安——陈华章不习武事,不知用兵,但也晓得,有史以来,或势力崩败,或朝廷兴替,或异族侵凌,说到底是都坏于政事。 相比较林缚战无不胜的用兵手段,能更叫陈华章折服的,是淮东的治政手腕。 奢家等八姓在闽东立族两百余年,这么厚的底子,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给淮东超越、打残,实非侥幸。再以曹家为例,三代边帅、两代郡王,据固原近六十载,四年内将三万精锐扩到十三万,燕虏侵来,还不能阻挡在外围,比淮东已是明显不足…… 也许这天下就要在淮东与燕虏之间一争雌雄了,陈家总不能去投燕虏,投淮东这步棋,就不能算走错。 想到这里,陈华章说道:“华章此次回海虞,将宗族里一些事情依主公吩咐处置完毕,再过来听候效力……” 陈华章以往重宗族而轻仕宦,他早年考过举子就归乡打理宗族事务。眼下淮东的核心政策就是抑土地兼并,在土地交出去之后,绸庄今后十数年里都不会有大起色,陈华章继续留在海虞也没有什么事情。 “那是太好啊,”林缚高兴道,“陈公如此说,那我就在江宁恭候了……” 在北伐之前,林缚首先要将江宁的政事理顺过来,务实而治政、理财经验丰富的陈华章,才是淮东最急需的人才。实际上,陈明辙虽任嘉兴知府,火候还差他父亲一截。陈华章有相对保守的弱点,但此时对淮东来说,也不能叫弱点。 第5章 治盐 元月底,“盐铁司并入户部、盐银质押支借银款折”获旨颁布天下。 有盐银赎粮的前例在,盐银质抵银款也就没那么难叫世人接受。诸官员更想着叫俸薪早些发放下来,这道懿旨更是获得广泛的支持跟赞誉。 盐铁司并入户部,即归入文官体系,张晏作为内臣,被迫辞去盐铁使;副相、户部尚书林续文荐淮安知府刘师度出领盐铁司,并加左佥都御史,专司盐官监劾,也获旨通过。 刘师度先后出任海陵、淮安知府,熟知两淮盐事,论资历、政绩以及对盐事的熟悉,倒没人能跟刘师度相比——当然刘师度这些年来,配合林缚在海陵、淮安两府推行新政,也早就给打上淮东系的印记。 二月初,在刘师度奉诏抵达江宁覆职的同时,盐铁司衙门也从维扬迁往江宁。 两维盐务集于维扬,是由种种原因造成的: 在前朝时,海陵仅为维扬属县,海陵以东都是两淮盐场范围。盐务集于维扬,也是为就近管理盐场、禁查私盐的方便。两朝以来,崇州以东沿海成陆速度加快,盐场不断往东迁移,维扬实际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