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07节 (第3/4页)
卫往建陵行去。 江宁那边对盐事的争议也是平息了,但整治盐事,到这时还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两淮盐户有丁卒十余万,其中护盐卒两万,煮盐户近十万。 走贩私盐,除了盐商外,两淮丁卒里也有许多胆大犯禁的人,当然,更多的则是因盐户之制而给牵制这片土地上无法挣扎的穷困盐户。 两淮盐场需要养两万盐卒做什么? 除了一部分编为运军、负责运盐事务外,差不多能有一半多盐卒可以裁下来;盐场防卫海寇,自有在东海上游弋的水营战船负责,将官营盐行所得之利并归地方,林缚就有意将缉查私盐的责任并入地方治安部队。 关键还是盐户的问题——两淮盐场维持这么多的盐卒,盐户生活极为贫困、常起骚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将晚时,林缚赶到建陵县,刘师度早就在驿道边相候,与刘师度站在一起的,还有前虞东知县王成服。 永兴初年,虞东宫庄撤庄置县,并入淮东,如今又与崇州其他四年划为林缚的私人封邑,王成服任虞东知县已满三年——虞东原先也为草场,而改宫庄,以为内廷嫔妃妆梳之资,早年粮田不过十余万亩;到德隆年间才正式拨为梁太后的私业,苗硕经营十余年,使虞东的粮田增到四十余万亩。 实际上跟鹤城草场一样,虞东可开垦的土地资源很大。 与淮东近海地区一样,受海潮回灌的影响极大,虞东的上熟田比例较低,总体产量不高。虞东置县之后,林缚任王成服治虞东,一是迁民实地、一是筑堤防海、一是垦殖粮棉,三年已有很大成效。如今虞东置民二十万口,虽不能跟崇州、平江、丹阳等大县比,放在中西部地区,也是绝对的大县。 什么事,开荒最难,虞东县诸事都成体系、皆有章法,换其他官员也能胜任,林缚就将王成服抽调出来,打算另外委以重任。 林缚下马来,将缰绳交给随行侍卫,问刘师度:“听说姜大人、刘大人都已经随成服去盐池看过,那就省得我再跑一趟,感觉如何?” “掘池晒盐之法,传下来也有百余年,登州、即墨的盐场偶有试之,但未推行开,成效似乎不大明显,书中所录,也甚是简陋,难叫人窥其貌,”刘师度说道,“但观鹤城盐池,当真是开了眼界:数百亩的浅池,离海有数里之遥,池空时打开闸门,引咸潮进池,闭门待潮退去,暴晒十数日,即成盐卤。要说这也是煮盐,当有以天地为炉的气概……” 宋浮、陈华章倒不知道盐池之事,从鹤城即上捍海堤,也未往东南海边走去,但看刘师度如此神态说掘池晒盐之法,也能知道鹤城的盐池着实叫刘师度震惊了一下。 林缚摇头苦笑道:“淮南盐场这边,我早前也是希望毛文敬能够改煮盐为晒盐,希望减轻鹤城的给草压力,甚至不惜每年倒贴两万两银给他。哪晓得他收下银子不干好事,晒盐之法也仅在三五处地区草草行事,糊弄我!最终我被迫在鹤城南边掘池以试晒盐之法,也算是有成。” 陈华章心想:难怪毛文敬落到如此下场?毛文敬跟淮东也算是有共御东海寇、打赢东海之战的交情,毛文敬要是能稍为收敛一些,淮东还不至于拿他来祭整肃盐事的刀。 刘师度说道:“若能盐场推行晒盐之法,半数盐户,都可转去屯种,而原先为煮盐所备的草场,都可转为耕地……” “暂时还是煮法跟晒法并举,先要确保产量不减,这盐价经不起来回波折,”林缚说道,“刘大人觉得成服给你当助手如何?” “王大人有大才,足以胜利淮南盐临使。”刘师度说道。 林缚点点头,说道:“刘大人都觉得可行,那我明日就拟荐折——盐场内抄没的私垦田,就直接设屯寨,将裁下来的盐卒编为屯户。晒盐池的耗费,另外拨款子专用,盐卒裁撤节省下来的耗用,我看还是先用来补贴盐户。说起来这一路走过来,屯户与盐户有什么区别,看谁满身都是补丁、看谁面黄肌瘦便知。另外,工辎营会从盐户里招募一些人,缓解盐场的压力,我这次回去,一定要将贱籍之制推掉……” 煮盐要消耗大量的草料,为此两淮盐场在煮盐地周边圈了大片的土地专门种草,占地达数百亩之巨的鹤城草场仅是其中之一。 盐户缴盐给盐铁司,仅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