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臣_第55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51节 (第2/4页)

 所以汝阳这边的战事,还是要分成两个部分:

    一部分负责从北面主攻南阳,这自然不用说。

    另一部分则为偏师,沿北汝河、颍水往东南方向前进,推进到淮河北岸。不仅要监视淮西在淮河北岸、驻守涡阳的陶春所部外,还要对淮河南岸的信阳,作出进逼之势,以牵制淮西兵马不能西援南阳,实际也负责起保护主动南阳兵马的侧翼不被淮西兵马攻击。

    虽说还要防备淮东在庐州的兵马走淮山北麓进援信阳、南阳,但主要作战对象还是淮西。新附军里,没有谁比陈芝虎更熟悉董原的了,天命帝叶济尔以及穆新王叶济罗荣,都希望陈芝虎能担任偏师牵制淮西的重任。

    范澜过来,就是要将这个意思与陈芝虎沟通,希望莫纪本率部进入汝阳之后,陈芝虎即刻率部沿鸩山南麓、北汝河北岸往东南进军,先部进占汝州东南的遂平、驿城等县,直接威胁信阳在淮河北岸的正阳县以及威胁涡阳陶春所部侧翼,将淮西兵马牵制在那里无法动弹。

    陈芝虎站在鸩山的独首峰上,眺望南面的苍茫大地,心想:董原也许正在淮河岸边的硖山之间,眺望这边吧。

    第75章 北行

    (这些天每次更新后都看到dogod同学打赏捧场,十分感激,这章献给你以及其他捧场的兄弟姐妹)

    岳冷秋到庐州后,七月初五接到从江宁传来的圣旨,受命宣慰淮西、南阳,检视战备,也代表江宁以坚守淮河防线之心,以振士气。

    在庐州,虽说得到曹子昂的热情接待,但裹足在庐州城里,只听得曹子昂说庐州兵马已经在北面的双庙集结,但实际的情况还无法亲眼目睹。

    岳冷秋也不晓得曹子昂所说是实是虚,反正留在庐州,也猜不透淮东诸人到底有没有打别的心思,接到圣旨后,即离开庐州北上,先去寿州见董原。

    此前去豫章见林缚,岳冷秋是挂靴辞官,所以仅带两名仆从。此时岳冷秋还保留枢密副使的官位,又携旨宣慰淮西、南阳,自然是恢复大臣身份,邓愈即从池州挑选三百余精兵过来充当仪仗,也沿路保护岳冷秋的安全。

    一年多来,淮东在庐州投入大量的资源。不计庐州府当地收征的税赋,仅去年秋后募售的战争债券筹银,就有一百万两银投在庐州。这使得庐州地区迅速从永兴帝北逃带来的混乱中恢复过来,庐州城北面的道路修筑得相当完善,包括从庐州北接淮河的淝水等河道,沿岸堤坝,都能看到新整饬的痕迹。

    虽说以往淮西对淮东在庐州驻兵,十分的提防,在寿州的南面、信阳的东南,都筑城垒军寨,驻以守兵,但淮西境内的驿道与河流,基本上还是畅通的,至少矛盾还没有的发展到两军对垒的程度。

    一路北行,遇有东西向的河流,小河架竹木桥、大河连船铺设浮桥,驿道通畅,悉无障碍,想来往信阳去的驿道也是如此通畅。

    驿道的通畅,也才保证淮东在庐州的兵马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信阳,并经信阳进入南阳。

    虽说淮东入驻庐州的兵力超过四万,再加规模不详的辎兵部队,在即将暴发的南阳会战中,能迅速进入南阳、信阳作战,但是请神容易送神难,非到万不得已,董原也无意叫淮东兵马过早进入信阳。

    从庐州到寿州,仅两百里。

    三百扈兵为骑兵精锐,岳冷秋也不欲在途上耽搁时间,清晨辞行从庐州出发,入夜时,寿州也已经在望眼前了。

    沿途穿府过县,将淮西的农耕恢复也看在眼底,岳冷秋不得不承认,董原其人亦文亦武,确有大才。

    按照去年与淮东的密议,从今年起,户部拔给淮西的粮饷,将锐减到一百万两,养兵之不足,就只能从地方抽取税赋。

    淮西除庐州情况稍好一些外,信阳、寿州、濠州,以及淮河北岸的涡阳、颍口、泗州等地,在淮泗大战,几乎给彻底的摧毁,丁口也是大幅下降,还是后期容纳从河南、山东等地逃来的流民,才恢复些生机。董原进入淮西也不到三年的时间,虽说淮河北岸还是一片残地,但南岸的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