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52节 (第3/3页)
“重在守沁阳。”元归政说道。 南阳盆地,地势上通过方城道北接豫西平原,通过淯河(今南阳白河),与汉水相通,当南北要冲。 淯河发源于伏牛山玉皇顶,横贯南阳盆地的西部,经新野县往南,于樊城汇入汉水。淯河是为南阳盆地里的主要河流,也因为淯河,南阳盆地在地势上,更多的与襄樊连为一体。 南阳城就座落在淯河之畔,是控制整个南阳盆地的重心。 而沁阳县城位于南阳盆地的东部边缘,紧贴着桐柏山西麓。 相比较南阳城,沁阳县城在地势上唯一的优点,就是控制着东接淮西信阳府的桐柏山谷道。着重守沁阳,实际就是要在万不得已之时,可以将南阳最后残存的兵力撤入桐柏山、撤入淮西。 虽说南阳丢掉,梁氏将失掉最后的立足之地,但是撤入淮西,总比全军随南阳城覆灭要好一些。 “我此来南阳,太后额外吩咐我一声,”元归政压着声音继续说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梁成冲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他这时将南阳城的眷属、辎重往沁阳转移,无疑是相当明显的向军民释放他要弃守南阳、撤入淮西的信号,这叫外围的守军还如何有坚守方城、舞阳、武关、丹凤、新野、淅川等外围城池的信心跟决心? 都说犹豫不决是兵家大忌,但事临头来,委实叫梁成冲犹豫难决。 这时候西边群山里有数炷黑烟腾起,晴空之下,笔直的烟柱直冲云宵。 这是烽烟传讯,应是有敌兵接近丹凤县城。 梁成冲、元归政以及在半山腰间停留的扈从,都紧张的往西边望去,但是丹凤城距武关有七十里的地,怎么也要在天黑之后,才会有进一步的消息传来。 摸不清敌情,元归政、梁成冲也不放心返回南阳去。 回到武关城里,在将入夜时,丹凤城快马来报,才知道敌兵有两千步骑,已经进入丹凤境内,往县城进逼。 丹凤守兵与敌步骑在城外接战不利,损失了数十兵马,这时候退守丹凤城。 丹凤城县里守兵不足三千,而且士气不振,梁成冲也没有指望守兵能在野战中打退燕胡先遣精锐步骑,只是勒令前方守将谨守城池,不得冒失出战。 当下梁成冲与元归政商议,由元归政先回南阳去见岳冷秋,他留在武关再观望一天。 虽说燕胡先锋兵马没有携带攻城器械,但燕胡要从武关进入南阳,池城关垒是避不过去的。毕竟不同野战,南阳这边有险峻的城池可守,总是要占尽便宜。 燕胡虽得大量的降军投附,在武关方向又用擅长攻城降将孙季常为主将,主要驱使步卒新附军来打来武关通道,但攻城总非易事。 在燕胡南侵以来,虽说夺下的城池数以百计,真正靠硬仗强攻下的城池却没有几座,反而在阳信、大同等城下吃过亏。 前期侵夺燕蓟、中期攻取山东,近期攻略关中,燕胡都是用步卒包围重点城池、围而不打,继而利用骑兵优势,进行穿插渗透,洗为残地,削弱军事潜力,最终达到不战而取的目的。 就算永兴元年燕胡强攻津海,投入近十倍的兵力、以数倍伤亡,花了半年之久,还是在津海军主力撤退之后,才成功拿下津海城。 梁成冲当年在边军,与燕胡作战有也有年头,有城池可守,倒是不怕猝然之间给攻陷,只是担心这场战事会持续多久,而南阳又能坚持多久。 *************** 武关河在经武关之后,往南偏东流淌,直至汇入丹江。不过在武关东面,有一道狭窄的谷道,可以直接通到南阳府西部的西峡县境内。 梁成冲还是想守南阳的,此时西峡县与丹凤县的谷道上,都是西运的物资,牛马车几乎要将不大宽的谷道挤满。 从西峡到武关有两百里,南阳也是在曹家撤出之后,得接管武关的防务,算来也就十多天的时间,不指望曹家会留下多少粮食。如今梁成冲在丹凤、武关、白阳关等城垒填入近万守兵,要想打一场长时间的攻守城,所需的大量物资都需要从后方运去。 虽说元归政急欲与岳冷秋见面,但路上都是夜行的西行辎车,他也无法纵马狂奔,有时候还要勒马停在一旁,叫辎重车先行过去。 在夜月下,看着西行的辎车,数十辆满满当当的塞在峡谷里,元归政担心就算守军意志坚定,南阳的物资又能坚撑多久。 粮食依旧是最要命的问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