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26节 (第3/4页)
间里逐次攻克北燕在外围防线上的雄城坚堡。即使叫淮东军有十数万兵马进入到济南、临淄内线,也没有跟北燕骑兵在内线决战的可能。而淮东军若是不急于北进,而是要强攻外围防线上的雄城坚堡,而北燕部署在内线的主力骑兵,则能选择有利的时机出兵解围,给围城的淮东予以重创。 内线防御思维,对弱势一方来说,是相当有效的防御策略,不会因为军事冒险而带来不可预测的危机。 叶济尔总结南侵诸战胜捷以来,将最大的功劳放在当时元越中枢除李卓之外,再没有一个真正知兵略的人物;要是当时的元越燕京中枢,能够贯彻李卓的内线防御思路,不去冒险奢望直接攻下辽阳城,北燕是暂时拿元越没有办法的。 淮东早初在徐泗防线上,也是实施内线防御的策略,包括凤离军及靖海水师在内的主力,都部署在后备防线上,又有淮水可以依赖,使得整个防线层次丰富而弹性十足,最终则成功迫使北燕放弃东线进攻的策略。 袁立山等新附汉军,主要是元越边军降附而来,也是北燕执行内线防御部署在外围城垒里的主力,他们野战也许不利,但守御城垒极为有经验。 叶济尔较为担心的则是锁海防线,到底有没有能力将淮东水军战船封锁于渤海之外。 这次看过锁海防线的建设情况,叶济尔的心情本是好转了一些,至少短时间里不怕淮东能强攻下山东。但是,知道情势偏偏往预料中最坏的方向发展,林缚偏偏将高丽半岛也纳入其东线战略的范畴,叶济尔的心情就彻底的溃坏到底了。 海阳郡督甄封于西归浦一役被林缚所擒,高丽国相左靖就迫不及待的派亲信去接管海阳郡,然而叫林缚行纵虎归山、使虎狼相斗之计,放甄封与三千海阳浮兵返回高丽,促使甄封与左靖之间的矛盾尖锐对立起来。 虽说在北燕的压制下,甄封与左靖之间平静了两年,但甄封在海阳准备妥当之后,就迅速以雪前耻、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北进,攻打国相左靖控制高丽王军。 甄封虽在西归浦一役败于林缚之手,却凿实是高丽有名的宿将,用兵狠辣,而北燕十数年来一直都有意削弱高丽的国防兵力,使得左靖控制的高丽王军在战事之初就节节败退。为避免形势无法收失,叶济尔在西线战事最紧迫之时,将两万高丽战卒遣归国内,以助左靖夺回失地。 实际到后期,左靖控制的高丽王军有十五万兵马,精锐也有三四万之多,却对兵马不足六万、仅得海东行营军在外围助阵的海阳军无计以施。 要是淮东直接派四到五万精锐兵马参与高丽国的内战,左靖控制高丽王军,能够守住汉阳郡南境的防线吗?要是高丽国都汉阳失守,左靖被诛,高丽国整个的都倒向淮东,那北燕根基之地辽东,就会直接面临高丽与淮东联合兵马的强力进袭。 也就是说,淮东甚至都不需要打下山东,主力能直接走高丽半岛攻入辽东、攻入燕蓟…… 高丽必须要保,仅靠左靖控制的高丽王军很不保险,一旦高丽失守,对北燕的后果是灾难性的——这个子,北燕必须要应,就需要直接派兵马进入高丽参战。 但是,从哪里调兵、调谁去助守高丽,这些问题摊开叶济尔面前,是叫他那么的难以回答! 第29章 白石领兵 “南朝丁口虽然多,但民风羸弱,体格瘦小,北方大汉能以一敌三,我族由高祖备武出乌伦山,丁户不过万余,纵横燕东、辽东,乃至到父皇手里天下无敌,何曾畏惧过南朝号称有十万、百万之数的弱旅?今天大燕扩土百倍于前、控丁口也百倍、千倍于前,此前不畏,为何独独今日心生畏惧?” 叶济尔临时在金州城召开军事会议,叶济白石在座前慷慨陈辞。 荆襄失利之后,北燕虽在叶济尔的强力弹压下,进行战略收缩;封陈芝虎为秦王,守关中,就是要叫北燕的核心战力撤到燕蓟外围,并以山东为重心,巩固河淮防线——即使有荆襄受挫的教训,但在战略上进行如此翻天覆地的调整,内部怎么可能没有一点异见? 至少在明面上,荆襄会战的失利,与叶济罗荣在西线的轻敌冒进有直接的关系,而叶济罗荣在南阳会战之后直取荆襄的战略,是得到叶济尔支持的——为此叶济尔下诏自省,以分担叶济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