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零六章 岁月无情天地焕(七) (第3/3页)
“这又需要每个人都能够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有什么能力。” “怎么才能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有什么能力呢?” “这就需要每个人都能满足最基本的需求,将民之三患解决,使饥者得食物、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然后才能够学习,知晓自己的喜好、擅长、能力。” “那么,怎么样才能够让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呢?” “这天下有贫有富、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的本源,又是什么呢?” “解决不了这个本源,那就永远不能让人各尽所能、各负其责、各喜其劳。” “做不到以上,便又不可能达成民之所欲。” “不能让天下人自由选择自己所欲,那么这就是虚假的达成了民之所欲、天之所志、民主君神。” “每个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所欲,是兼民之所欲的基础。” 当他推论到这一步,其实已经触摸到了那层可怕而真实的面纱。 为何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又为何会有人可以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食鼎烹油? 其实,索卢参开始思考的这个问题,换一种说法,叫做《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索卢参已经想到了这里,也隐约觉察到了问题的本源,但他暂时不准备向下去想了,因为这可能是一个需要穷究一生才能得以解决的问题。 他此时想到的,还是适的那番话,那番关于“因为我们研究治政、军事、战争;所以我们的下一代,可以有机会研究九数、几何、机械、造船、稼穑、百工”的话。 本源是一个问题,而本源之外的天志技巧,又是另一个问题。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而不是解释。 现在,他远行万里,来到了这一处不亚于诸夏中土的国度,所要做的不仅仅是去思索去解释这一切的本源,更要学会那些有助于实现乐土的技巧。 这……正是他疑惑于该往何处去的根源。 是去占星、天文、几何更发达一些的西王母之国? 还是去九数、军阵、百工、机械更发达一些的希腊? 亦或是留在这里学习造船、铜艺、建筑? 这都是可以学习的,这都是可以助于达成“民之所欲”的乐土天下的。 再说三年之期已到,巨子年迈,三年杳无音讯,是不是先行回去,等到以后再来? 巴别塔的废墟之前,索卢参犹豫许久,终于召集了所有墨者,共商大义,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激烈的讨论之后,众人表决,达成一致。 五日后,索卢参将这三百余人分开,卖掉了所有的丝绸、染料、工艺品和玻璃珠,甚至拿出了三十支火枪和六桶火药,从总督那里换取了足够的大流克金币。 他亲率百人前往希腊。由擅长九数天文的一些人,前往西王母之国。剩余的人,在每个人分了数量不菲的金币后,让他们留在此地,或是加入造船厂、或是学习建筑、或是以雇佣兵的身份加入到海军之中,看看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打海战与航海的。也或者,拿着那些钱,在这里正常的生活,也足够一段时间。 在这期间,除了墨者的生活学习成组织且必须按照规矩来之外,其余人一切自由,甚至可以娶妻生子只要本地人愿意。 他约定了六年的时间,让分开的众人收集学识、誊写知识、记录技巧,五年后在巴比伦再见,愿意返回中土的,他会带他们回家。 三个月后,索卢参站在以弗所雄壮的阿尔忒弥斯神殿之前,询问着同行的蓝马和那几名斯巴达奴隶,问道:“还有多远达到你们的家乡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