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章 大与小 (第1/3页)
当孟胜终于抵近费国国都的时候,徐弱等在费国的墨者出城迎接。 登车之后,徐弱只是微微叹了口气道:“如今费都欢腾,商人为谋利早早囤积了大量的鞭炮,就为了一旦变革成功,举国欢庆以得利。” “只是……我以为,恐怕我们的条件,费国肯定不能答允。” 孟胜微笑,心说移风易俗有时需要数百年,可有时候仅仅需要几年十几年,这以鞭炮庆祝的习俗,在十几年前那是绝不可能存在的。 这商人谋利的想法,确实也让人惊叹,只是世人谁人不求利呢?利即为义,只不过墨家在追求一个人人可以得利而又不损害他人的天下罢了。 他见徐弱有些感慨,许久才道:“能否答允,那都是我们在拯救费国的国人。适不是说过嘛,天下人要懂得自利自救,不能指望任何人。指望墨家,难道就不能指望君侯?指望谁都不对,全靠天下人自己。” 这话中有话,徐弱似乎听懂了,想到费国国都内的那些火药和兵刃,点头道:“确实如此。费国国人多有在义师服役的,精于刺杀,亦能放枪,他们不需要任何人的拯救。” 孟胜笑道:“这就对了。天下事,就该如此。墨家之义,想要万古长存,也只能如此。” “只是,若利天下,需要有人为驷马战车、为先锋致师,这是墨者该做的。只要有利于天下,墨者就该死不旋踵。临城登高,墨者需要站的最高、举起旗帜,方能做故而进战以伐不义的利天下为先的先锋队。” 徐弱慨然道:“若非要死,徐弱愿先死以除路。” 说话间,马车已经入城,旁边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都城数千的国人夹道欢迎。 孟胜看着这些为了希望而充满希望的人群,长叹道:“求利之心,砺可断金。停车!” 呼喊了一声,前面驾车的人停住了马车,孟胜就像是彭城沛县常有的那种登高宣讲的人一样,就站在马车的车轮上,看着欢呼的民众,说道:“为天下人谋利,是墨家之义。如今为了众人的利,我们来了。” 只是简单地一句话,便有许多人高声呼喊。 人群涌来,将墨家使节的马车团团围住,孟胜就站在高处,与众人讲诉这一次墨家提出的变革的四十多条建议。 每说一条,便要加上一番这一条如何有利、如何能使民得利、如何符合墨家的道义与所谓天志。 徐弱等人虽也是墨者,也常年在这里宣扬,然而论及才华手段,终于与孟胜有些差距。 这些年的学习,孟胜的水平和提升的极高,正如墨子当年说的那样:“为义熟为大务?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 墨子认为,利天下这种事,需要各尽所能。能夯土的夯土、能运输的运输,才能筑成墙。行义这样的事也是如此,善于演说的就演说、善于成书的就成书、善于做事的就做事,事才能成。 可既为墨家悟害或是候补的悟害,那便要能辩、能书、能事、能战、能守。 即便不能样样精通,但至少要全懂,又要在一些事上有过人之处,否则又如何能被众人推选呢? 孟胜的口才在众多善辩的墨者之中,并非是顶尖的那几人,可却依旧胜于常人。 时不时的喝彩声,也正说明了这一切。而这些喝彩,又让更多的人围过来听孟胜的宣讲。 孟胜知道,自己要做的,就是添最后一把火。 面对着众人,用自己在墨家这十几年无数的大会小会上练就的一身本领,用着当地的方言土话,将这最后一把火添到最旺。 “人生而求利而避害,这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