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3节 (第4/5页)
无关,借这个机会我想通过媒体跟消费者说一声,这项技术会重新定义我们的社会,你可以想象一块中型超导电池能够驱动一辆汽车跑两三千公里的样子,这样你们能够很直观的了解到这项技术将会带给你们什么样的影响。” “两三千公里!”那位记者尖叫起来,显然这是一件值得尖叫的答案。 就算是燃油,也只能够提供给汽车奔跑五百公里,大油箱的汽车最多也就七八百公里,这已经算是非常多的了。电动汽车无法普及最大的原因,就是一个航程的问题,现在最优秀的电动汽车也只能够坚持两三百公里。 毫无疑问,一旦这种技术成熟起来,未来大家出行就不用为昂贵的油费头疼了。 “我觉得这个技术,甚至超越了这款手机的意义,贵公司准备另外召开发布会吗?”又一个意识敏锐的记者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电池才是这场发布会的主角,而区区一个手机,相比这项划时代的电池,简直不值一提。那位记者同时也在心里暗暗震惊曾良君的实力,看样子这个技术在曾良君的心目中占据的位置也并不是这么重要,那么他的研究所里面到底有多少种重大研究和发现? 这个新闻发布会,带给人们的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几乎所有的媒体都用曾良君的形象做了杂志或者报纸的首页,同时编辑们卯足了脑子,对这款“超导电池”未来的应用进行猜测,人类憧憬着这个最新发明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超导电池”这个词瞬间飙升到了搜索引擎最热词汇。 网络上面的各种讨论,也围绕着超导体,还有超导电池展开。 不少喜欢军事科技的网民,就已经将电磁弹射器和超导电池联系在了一起,其中在某大型论坛上面的一个帖子最为火热,那帖子的楼主信誓旦旦的认定航母使用的电磁弹射器的技术,百分之百就来至于曾良君的研究所,并且给出了技术上面的推论。在两天的时间内那个帖子跟帖了一万多次,都是围绕着超导体的争论…… 国外,关于这个事情就更加火爆了。 此前米国的军事杂志就预测过华夏的电池弹射器应该是在超导体上面有突破,当初那个杂志栏目的争议还很大,因为米国人在一百年以来引领了世界的潮流和发展,只要是最新的科技,永远都是他们最先掌握,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华夏人竟然已经掌握了温室超导体这种逆天的技术了。 科学进步,是存在一定规律可循的。 许多国家的科技人才还有科技成果井喷,并不是突然的,而是有一定的积累的,就像英国改变世界的各种发明,源自于他们的工业革命,而米国的积累则来至于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上各国人才的掠夺。 华夏国这些年发展的非常好,可以预见随着华夏的经济越来越好,未来一定会出产更多厉害的人才,但是现阶段则不达可能,原因就是一个积累的问题。华夏现在还处在一个积累的阶段,现阶段就连航空发动机,华夏往往都是无能为力,只能够找隔壁的俄罗斯购买,更别说各种尖端技术了。 但是现在,却出现了曾良君这样一个异类。 从曾良君的研究所刚刚建立起来,就已经陆续研究所了几项重大科研成果了,轻钢,石墨烯,超导体……按照这个趋势,未来指不定能够弄出什么来呢。 曾经那个无比骄傲的米国,终于觉得自己应该清醒的重新认识一下华夏,甚至于采取一点点措施。 米国,华盛顿,阿灵顿镇。 这个普通的小镇因为五角大楼坐在这里,所以闻名。 但是大家并不知道,在这个小镇的东边,有一条细密的人工河流,在这条人工河流的下方,终年都是干燥的,却有一个十分庞大的地下建筑,这个空间一直向下延伸三百米,整个空间足以容纳八个足球场。 在这个庞大的地下建筑里面,不少穿着西装的人,正在不断地穿梭来回,这里是米国最隐蔽的一个机构,某种程度上,这个机构甚至于凌驾于fbi。 其实这个机构,和华夏的特勤五组有点类似,只是他们的目标不一样罢了。他们比特勤五组要更加隐蔽,而整个机构只有一个代号,叫做“圣水组织”,听起来就像是米国一个宗教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