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八章 元匡的谬论 (第2/3页)
的奥秘。崔蒿在一边边倒酒,边点头。 忍不住贺六浑问道:“小婿再问一句,岳父大人对长乐王怎么看?”说罢很认真的看着真定候,崔蒿也停了下来。 “我知道长乐王对你非常赏识。这个王爷口碑不错,心底也善。身边也有很多人支持,觉得他是中兴之主。一段时间没有太子之前,很多人都以为非他莫属。可是,我觉得他还是文气了,少了点杀伐果断。而且没有军中支撑,这是最大变数了。” 崔蒿跟了一句:“尔朱荣侯爷是支持长乐王的。” “尔朱荣,哈哈哈,我接触过。以前在宫殿当差,还一起喝过酒。凭我的判断,尔朱荣这个人的确有才华,那是千里挑一的人物。但是眼高过顶,刚愎自用,文气的长乐王哪里是他的对手?”真定候摇摇头说道:“利字当头姑且能合一,之后就难了。长乐王怎么可能压得住尔朱荣?” 一番话说的贺六浑与崔蒿面面相觑。 真定候谈心正浓,酒意上涌,继续说道:“宣武帝在,很多矛盾都被压制。一旦主幼臣强,外戚当道,宠宦得行,那这个朝廷就完蛋了。加上现在叛乱四起,稍微有点远见的都要自谋打算了。女婿啊,说不得哪一天,我们一家都要投靠你了。“ 贺六浑现在才知道那句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个真定候那就是一部字典,把所有人的内耗、关系都写进去了。 赶紧请教吧。 崔蒿也听得入神,继续问道:“侯爷,那如果皇帝大行,可能怎么变动?” “那你赶紧回到武川镇去。”真定候虽然酒意大了,但是说话依旧非常清晰。 “为什么这么说?”贺六浑问道。说实话,他对于大势方向是有思考,但是朝堂里的布局是很难懂的。就像一个地委书记,能知道中央的人事安排吗?就算有些关系,也毕竟离开中枢机构远。 “皇帝大行之后,定然是高皇后临朝执政。高肇更加烜赫一时,你不走怎么行?“真定候正色道。 “那岂不是我等以后更是难熬。还有,那长乐王呢?胡贵妃呢?”崔蒿有点紧张。 “偌大的朝廷,就靠高皇后和高肇能把控吗?他们完全没有根基,而且势单力薄。而感到势单力薄,掌控不住大局。如何才能使宗室、大臣不捣乱,就会采取了姑息的办法,用小恩小惠来收买人心。大臣有争,不分曲直的和稀泥。对宗戚勋贵之家,示以亲近,联络感情。如果不是太笨的话,肯定要用原来的宗室平衡局面,所以素有贤名的长乐王估计会出来参与朝政。但是女人执政,对于经国远图则无所作为,政治肯定会败坏不堪。”真定候分析的很到位。 贺六浑接着说下去:“而且他们没有军队势力,所以肯定不会大动军队的格局,保持原状。特别是现在叛乱四起,他们肯定最希望能够镇压下叛乱,才能保持朝廷稳定。加上我这边有长乐王和尔朱侯爷,估计没有问题。但是久了,就不知道了。” 真定候点点头说道:“最麻烦的就是胡贵妃了,她的身份最尴尬。凶多吉少啊。” 崔蒿忍不住也说道:“那她最坏的结局,肯定就是莫名其妙的暴毙,这样太子就完全在高皇后的手里了。” 贺六浑打了个寒碜,说道:“会是这样吗?”其实自己也知道白问,肯定是这样了。女人之间的斗争肯定是跟残酷,甚至比男人更血腥。吕后给予戚夫人进行**上的摧残。她下令将戚夫人的手脚全部砍掉,挖去眼睛、熏聋耳朵、灌下哑药,然后丢进粪池里。 如果真的是胡贵妃这样,贺六浑是绝对不会原谅自己的。现在脑子里飞转,怎么办? 真定候不知道贺六浑的脑子里想什么,继续说:“你们还少算了一个人,那就是元乂。字伯俊,本名夜叉。史书叫元叉这个人握有军权,而且素有不端,志大才疏。元乂本是元怿属下,但他仗着自己是前太后的妹夫,行为多有不端,常被正直的元怿“裁之以法”,便由此心生怨恨。宦官刘腾曾救过前太后,也是权倾朝野的人物,他为弟弟跑官,在元怿那儿没有通过,因此也恨元怿。于是,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