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13节 (第1/3页)
汪印所禀的,是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 如今朕得了永州城,还得了大雍隐卫的头目,乃是双喜临门! 作为一国之君,还是经历过十几年前那场战争的人,永昭帝实在太清楚捉住大雍隐卫头目的意义了。 当年,正是因为大安朝密探首领的叛变,所以他才遭遇了那场天大的灾祸,时移世易,现在大雍的隐卫头目落在了他手中。 隐卫的情报,当然价值连城,难怪大雍会舍得用永州城来换。 如果是之前接到汪印的奏报,永昭帝定然会震怒异常,会担心影响永州城的交接、会担心大雍兴兵,也会立刻处罚汪印,但是…… 现在大雍的承泰帝驾崩了,他担心的事情都不会发生,实际情况是,所有的好处都被他得到了! 哪怕他再忌惮汪印,他也不得不承认,汪印此事做得太好了,太合他心意了! 良久良久,永昭帝下令道:“传朕旨意,着兵部对雁西卫大将军汪印进行嘉奖,记功一次!” 罢了,现在朕还得用着汪印,且给其一点好处也无妨,朕还想看看,汪印还会给朕带来什么! 第746章 飞逝 日落月升,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已是永昭二十五年春天了。 三年的时间,许多事情变了,当然也有许多事情没有变。 仔细算来,汪印就任雁西卫大将军已经四年多了,在他的带领下,雁西卫有了明显的变化。 距离雁西卫驻扎地不远的宁州马场,成为了大安朝最大的马场,并且从大雍朝引进了许多名种马匹,因此,大安朝的马市中心从关外道移到了雁西道; 因为马场的壮大,雁西卫士兵将领的家眷们越来越多。 最开始的时候,这些家眷只能自给自足,但是后来她们创造的钱财已经可以用来供养雁西卫士兵; 因为雁西卫士兵持之以恒的剿匪行动,雁西道为祸一方的贼匪都被拔起来了,虽然匪盗不可绝,但也只是零星行事,再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还有…… 这些变化,都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间出现,而是点滴出现、循序而进,身处其中的时候,还不能觉得有什么变化,只有隔了三四年再去看时,才发觉大变样了。 当然,其中变化最大的便是雁西卫本身。 经过四年的淬炼捶打,雁西卫成了大安十大卫中战力最强、凝聚力最高的卫,是大安朝最坚固的屏障,也是大安朝最锋利的尖刀。 兵者乃国之重器,而雁西卫是重中之重。 雁西卫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主要功劳当然归于汪印汪大将军。 从缇事厂督主到雁西卫大将军,汪印依然是让人闻而色变的存在,震慑力比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毕竟,四年前的汪印手中只有三千缇骑,如今的汪印却执掌十万士兵。 更恐怖的是,这十万士兵在他的训练下,本事突飞猛进,与缇骑的差距越来越小,至于忠心……在雁西卫没有人会说这个,但从雁西卫士兵凝聚力就可见一斑。 当年汪印辞去缇事厂督主之位、就任雁西卫大将军的时候,不少人都知道这是皇上要削弱汪印的权势,某些人对此拍手称快,暗暗等着汪印的下场。 但是他们等来的,却不是汪印的消颓势弱,而是等来了他一次次立功,而是等来了他的威望和权势越来越重。 在不知不觉间,汪印已赢得了雁西道所有人乃至大安朝许多人的尊敬爱戴: 对雁西卫士兵将来来说,他是大将军,是他带领着大家经历一一淬炼,使得雁西卫成为一支威武之师; 对雁西道的官员百姓的来说,他也是大将军,是他为雁西道创造了一个平和的环境、改变了雁西道混乱的状态; 对于国朝其他官员和百姓来说,汪印领兵镇守雁西道、为拓展了国朝的疆域…… 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